陕西省从2013年起,对当年入学的大一新生统一开展心理健康测评,并根据测评结果,为每位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普查中如发现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将进行约谈筛查。约谈对象既有存在问题的学生,也有测评正常的学生。这种非针对特定群体的调查方式不会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有助于学校及时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状态。
一些学校还探索在学生中设立心理委员。王淑莲介绍,宁夏大学在各个学院学生会都设立了心理部,各个班级在“个人自愿、班级推荐、辅导员考察、咨询师培训”的前提下设立心理委员。心理委员要求乐于助人,平时能主动关注关心他人,善于与人交往,把工作做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这样也能避免边缘学生被特殊对待的压力和不适。
为弱势学生创造机会
一些高校学生辅导员表示,在日常工作中,他们非常注意尽量避免为学生贴上“边缘群体”的标签。针对个别已经边缘化的学生,更多的是去用心沟通,通过日常工作的点滴积累,帮助他们重新融入校园主流文化。
西部一所高校的教师告诉记者,她曾经遇到一名来自农村的学生,家庭经济比较困难、性格也比较内向,问他十句话,他可能只回答一两个字。“这样的学生其实内心是很敏感的,你不能直接去跟他谈话,告诉他要多参加活动什么的,这样只会适得其反。”
她在经过一段时间观察之后,发现这名学生的组织能力挺强的,就是不敢在大家面前讲话。“一次我直接把组织一项班级活动的任务交给他,告诉他老师只看结果,具体怎么操作由自己决定。”经过几次锻炼,现在这名学生性格开朗了,开展活动时也敢在校园或寝室里向同学宣讲了。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书记郭智芳告诉记者,曾有一个家庭比较困难的学生,刚来学校时不太合群,成绩也不太理想。后来她参加了一个帮助贫困生的项目,这个项目帮助有些自卑的学生建立自信,几年后,他们再去帮助更多的人。这样一个过程让她很有成就感,学习成绩很快也得到了提升,大三时名列班级第一。
复旦大学社科部教授高国希认为,大学生得到的社会支持越多,体验到的支持越强烈,就越有可能采取积极的方式应对压力。要多为弱势学生创造机会,鼓励他们参加各种有益活动,帮助他们摆脱孤僻离群的习惯和自卑感,使他们在健康活泼的氛围中成长,不至于因外部消极影响和内部心理矛盾而沉沦。
从基础教育抓起
大学里的边缘生,许多来自中西部的农村贫困地区。基础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不仅使农村孩子上大学难、上好大学难,而且也使得他们在费尽千辛万苦踏进大学校门后,面临巨大的心理落差。
甘肃会宁是西部的贫困县,同时也是高考状元县。几年前,会宁二中副校长张斌曾借到北京出差的机会,走访一位引以为自豪的学生。没想到这位学生却对他大倒苦水:“从本科到硕士7年,我是班里最忠实的‘听众’。无论上课、讨论还是联欢、聚会,我不敢当众发言,不会唱歌跳舞,只好静坐在一旁。”
从农村到城市,素质教育缺失造成的综合能力不足,使得农村学生面对丰富的校园活动手足无措,很难成为其中的主角。
“强烈的反差对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来说很难接受,能不能适应,是一个很大的考验。这时如果周围环境友好还好,如果遭遇冷漠歧视,有些人可能就会变得沉默寡言、内向孤独,甚至敏感、自卑、嫉妒和自我封闭。”高国希说,家庭和自身成长中的劣势、资助体系的不完善、社会舆论的标签和炒作、精神和文化关怀的缺失等,无形中把这一群体特殊化、孤立化和边缘化。
专家指出,大学生边缘化群体折射出很多问题,其中城乡教育资源失衡尤其应该引起重视,政府、社会和学校应当形成合力,从源头抓起,让城乡孩子同享阳光雨露,平等成长。
志愿填报:
51美术一对一志愿填报服务开启,让你不浪费一分上大学!咨询微信:artbaokao
声明:以上整理自(半月谈)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返回51美术网,查看更多>>
艺术生的报考神器:51美术网—美术高考报考指南
-
责任编辑:王小云关键字:贫困大学生自述,校园里没有温暖,只想早点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