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声实在仅是与他人相比较的结果,而且主要是品格方面的对比,所以,评价也就因时因人而异。 某人的名声可能因新秀的崛起而使他原有的声望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冲击或湮灭。因此,名声是依靠绝对价值来评判的,而所谓绝对价值,只存在于那些出类拔萃之人物,直接地靠其本身而傲视同类,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为他人剥夺。 所以为了增进我们和社会的幸福,我们应该全力追求伟大的头脑和心灵。 没有反射体我们无以看到光线,没有沸扬的名声我们便不可认识真正的天才。 然而,名声并不代表价值,许多的天才沉没于默默无闻之中。 莱辛便说过:“有些人得到了名声,另一些人却当获而未得。”
(金玲译,有删改)
15. 文章说“立功”与“立言”是通向“名声”的两条大道,请简要分析二者的主要区别。 (6分)
16. 文章最后一段说“名声是依靠绝对价值来评判的”,又说“名声并不代表价值”,二者是否矛盾?请简要分析。 (6分)
17. 我国古代有“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说法,请结合本文谈谈你的认识。 (6分)
七、作文(70分)
18.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几位朋友说起这样一段探险经历:他们无意中来到一个人迹罕至的山洞。 因对洞中环
境不清楚,便点燃了几支蜡烛靠在石壁上。 在进入洞穴后不久,发现许多色彩斑斓的大蝴
蝶安静地附在洞壁上栖息。 他们屏住呼吸,放轻脚步,唯恐惊扰了这些美丽的精灵。 但数
日后再去,却发现这些大蝴蝶已不在原地,而是远远地退到了山洞的深处。 大家若有所悟,
那里的环境也许更适宜吧,小小的蜡烛竟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题目自拟;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⑤不少于800字。
语文Ⅰ试题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 D 2. B
3. 改变自己比改变环境(世界)更容易。
4. 大多数作家需要十年左右的创作积累,才能进入创作成熟期。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5. C 6. D 7. A
8. (1)魏明帝问左右臣子“安国”在哪里,左右臣子用“李丰”来回答。
(2)李丰的儿子李韬被选中娶公主为妻,李丰虽然表面上推辞,而内心不怎么害怕。
(3)中书令一职空缺,大将军征询朝臣意见:“合适补任的人为谁?”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 (1)用远古时期的宁静写出山中的幽静。
(2)表达了厌恶官场、追求恬淡的心境。
(3)“门掩世味”、“拈笔忘筌”暗含诗人难忘世事,透露幽愤不平之气;全诗却以“山”、“馀花”、“好鸟”等闲适悠远的意象,形成一种简朴的风格,意味平淡深长。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 (1)神人无功 (2)恐年岁之不吾与
(3)无边落木萧萧下 (4)别时茫茫江浸月
(5)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6)濯清涟而不妖
(7)衣冠简朴古风存 (8)福兮祸之所伏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11. 点题;引领全文。
12. 交往:柔顺像个羊,同时硬如铁。 生活:不常喝酒,一喝起来就认真。 心理:心思忽细忽粗。 外表平静沉默,内心矛盾痛苦。
13. 不管别人如何评价,何容都坦然地展示个性。 性格特点:坚持自我,不妥协、不改变。
14. 说明朋友是何容精神和情感的寄托。 表露出作者对何容理解、认可之意。 表明作者也
是像何容这样的人。 暗示了何容对时世的失望。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15. 立功的影响是有限的、易逝的,立言则是无限的、永存的。 立功要靠机遇,立言则无需机遇。 立功很实际、易被理解,立言要靠诸多判断的累积、不易被理解。
16. 不矛盾,这是两个不同层面的表述。 前者是指真正的名声依赖其内在价值。 后者是指因缺失条件而未获得名声的人,其内在价值同样不朽。
17. 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立德”是指树立圣人之德;“立功”包含功业和声名;立言则指创立
学说。
我国传统文化认为立功优于立言;叔本华则认立言优于立功。 但它们都强调“德”的首
要作用。
七、作文(70分)
18. 略
语文Ⅱ(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 (10分)
19. 用斜线“/ ”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6处)(6分)
齐桓公用管仲之谋,通轻重之权,徼山海之业,以朝诸侯,用区区之齐显成霸名。 魏用李克,尽地力,为强君。 自是之后,天 下 争 于 战 国 贵 诈 力 而 贱 仁 义 先 富 有而 后 推 让 故 庶 人 之 富 者 或 累 巨 万 而 贫 者 或 不 厌 糟 糠 有 国 强 者 或并 群 小 以 臣 诸 侯 而 弱 国 或 绝 祀 而 灭 世。 以至于秦,卒并海内。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平准书》)
20. 写出《史记》五种体例中除“本纪”、“书”、“列传”以外的其他两种。 (2分)
21. 用原文中的词句概括齐、魏强国的经济措施,不超过15个字。 (2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2. 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 葛朗台原本是一个贫穷的箍桶匠,40岁时娶了木材商的女儿为妻,又从岳母、外婆、外公处得到了三笔遗产,于是成为州里“纳税最高”的人物。
B.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于入川之时布下“八阵图”以拦截东吴大将,在南征时火烧藤甲军七擒孟获,在攻打天水郡的战役中收服了姜维。
C. 《棠棣之花》中的聂荌和聂政姐弟二人是“愿将一己命,救彼苍生起”的爱国志士,作者借他们歌颂了我国古代那些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英雄。
志愿填报:
51美术一对一志愿填报服务开启,让你不浪费一分上大学!咨询微信:artbaokao
声明:以上整理自(美术高考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返回51美术网,查看更多>>
艺术生的报考神器:51美术网—美术高考报考指南
-
责任编辑:李涵关键字:2013江苏高考试卷,高考语文试卷,高考试卷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