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8-28来源/作者: 整理:51美术高考网
 / 
独立学院,实力祸害中国大学生?

   独立设置的本科艺术院校与独立学院之间没有半毛钱关系,独立设置的本科艺术院校是教育部针对专业型艺术院校(或在某个艺术领域有专长的院校),给予较大自主招生权利这么45所院校,也可以简单地理解为45所艺术名校。

  独立学院则是母体高校与社会资本(地方政府、国企、民企等)联合办学的一种形式,一般就是在高考志愿填报当中看到的“某某大学某某学院”这样的名称,以前都安排在三本批次招生,与民办大学、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放在一起,很容易辨认。但现在大多数省份合并了二本、三本批次,给大家报考带来了很大困扰。

  ▌文章整理自网易新闻

  网路上有个宝宝,问了一个可爱的问题,「中山大学南方学院、新华学院、岭南学院哪一个更好?」结果,很多中大校友跑出来哭道,这是岭院被黑得最惨的一次。

  中大岭院是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商学院,专业平均录取分数名列省内前十。但中大南方学院、新华学院都是民办的本科院校,跟岭院实在没有可比性。

  这些民办的「XX大学XX学院」,还有更加普遍的身份,就是独立学院。

  这些学院为何能冠以「中山大学」的名号呢?这还得从这些学院的设立之初说起。

  独立学院:「本三养本一」?

  1999年7月,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正式成立。由浙江大学、杭州市政府合作办学的本科院校,背后的大金主其实是浙江省电信实业集团。

  这模式持续了近二十年。但正如浙江省教育厅所说——「独立学院普遍有独立的内在发展要求」,2018年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正式开始公费招生。

  没错,与一些公办院校相比,这些「XX大学XX学院」都有民间投资的背景,被列入民办高校的行列。而被「收编」为正规军,则是它们的远大理想。

  90年代末,为了缓解高校扩招导致资源紧张的局面,国家鼓励公办院校寻找社会资本,创办独立的二级学院。这些二级学院,后来又被定性为「独立学院」。

  独立学院之「独立」,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日常经费开支上不占用财政拨款,而是仰赖于民间资本。但合作高校对学院的冠名和扶持,又让独立学院看起来没有那么「独立」。

  在实际操作上,独立学院按照民营方式运行,有的建立了自己的校园,有的依附于原来的母校,成了「校中校」。

  背靠大树好乘凉,有了母校响当当的招牌,独立学院在招徕生源上,强于一般的民办高校。

  但是,在二三本招生的独立学院,收费却是普通本科院校的两到三倍。

  这对于成绩不好、家境富裕的学生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因此独立学院多扎堆在江浙、广东这些经济发达地区。

  草创阶段,独立学院往往打着母校的招牌,颁发母校的文凭,发展速度非常快。

  母校「冠名」也不是白给的,独立学院每年收取的高昂学费,20%-30%都要上交给母校,支援母校建设。

  这样的做法又被称为以「本三养本一」,缓解公办本科高校因为扩招债台高筑的局面。

  乍看,这可是高校创收的好办法。于是,在早期缺乏顶层设计的环境下,独立学院经历了一段野蛮生长的时期。

  从1999年第一所独立学院成立开始,到2003年,25个省市创办独立学院的数量就多达300多所,在校生达到40多万人。

  但「多快好省」的发展速度,是很容易扑街的。独立学院数量膨胀过快,在教学质量、硬件设施上,都对不起学生上交的高学费。

  一些高校为了收取高额学费,竞相开办「校中校」,有的甚至直接将下属的专科院校挂牌为独立学院。

  这种做法自然引起了本校学生的不满,他们认为母校是在贩卖文凭,不顾本校学生的利益。

  只要肯多花钱进独立学院,就能拿一本的证书,这叫辛辛苦苦考上一本的学生情何以堪?

  原来不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的学生,毕业了却拿一样的文凭到就业市场上竞争,无疑会引起极大的争议。

  2003年4月,教育部发文,给快速增长的独立学院来了一个急刹车。指导意见要求这些挂名学院要做到七个「独立」,譬如要有独立的校园、独立颁发学历证书等等,独立学院的名称也由此而来。

  2008年教育部颁发了《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明令要求独立学院自授学位和毕业证书。至此,以三本分数入校,拿一本文凭毕业的「好事」,才算真正了结。

  披着「有教无类」的外衣

  独立学院完成了自身的历史使命——吸收公办高校容纳不了的生源、缓解高等教育资源紧张的状况、提高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

  但独立学院泛滥造成的负面影响,只怕不能功过相抵。

  创办之初,母体高校以「冠名」的方式,和企业合办独立学院,但又按民办高校的标准实行高收费,颁发母体高校文凭,这实际是向经济利益看齐。

  有学者甚至称这纯粹就是花钱买文凭,既败坏了教育风气、损害了母体高校品牌,同时也助长了「学历情结」。

  此外,独立学院操之过急的扩张,也让其缺乏长期发展的必要根基。而母校每年对学费的「抽水」,也让独立学院在自身建设上难以投入更多——这既不利于独立学院自身的发展,对花了大本钱来求学的学子也很不公平。

  由于母体高校的名牌效应,独立学院在招徕生源上,要比普通民办高校更有竞争力,这对苦苦经营、努力升本的民办高校来说,就是当头一棒。

  而独立学院在命名上与母校雷同,也造成了不少误解。尤其是一些被「坑入」独立学院的学生,更是叫苦不迭。

  前几年,江浙一带的一本考生,就曾误报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后悔不已。

  长期以来,独立学院在舆论层面得不到太多认可,诸如「野鸡大学」、「民办三本」这样的评价,经常都能听到。

  独立学院的野蛮发展和粗放经营,把大学变成大型工厂,把学生当作收入来源,受害的不仅仅是我国的高等教育,还有那些因为偏科或填错志愿而读了三本的学生。

  其实,很多高校还设有多个校区、分校、二级学院,叫法太多,不稍了解真的会眼花缭乱。

  首先是「校区」。很多高校其实都设多个校区,和校本部分庭抗礼。像中山大学就设有南校区(本部)、北校区等5个校区。

  这些校区虽然所处区位不同,但都受校本部统一管理,生源也是统招进来的,质量有保证。校区之间专业设置互不冲突,也不存在独立运营的情况。

  「分校」虽然听起来和校区很像,可是两者还是有区别的。

  比如昔日的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就和山东大学趵突泉校区不同,前者早期是山大与威海市共建的分校,教学和招生都相对独立,投档线一般比本部低,后者则是上面说的「分部不分校」。

  「二级学院」也有两种,一种是指普通高等学校的二级教学单位,其不具备独立招生资格和学历文凭颁发资格,即大学里的普通学院,还有一种,就是本文所讲的「独立学院」,也被叫做「独立二级学院」。

  辨别独立学院,最关键就是看办学主体。独立学院一般是「大学+企业+政府」、「大学+企业」的模式,也有少部分「大学+大学」的模式。

  因为民间出资的缘故,独立学院属于民办本科高校,认准这一点就行了。

  至于办学主体怎么查,在某度学校主页里,或者学校官网的简介里,都会有较为详细的说明。

  ▌当然也有例外

  本文只是表述了一些现象,意在要你在选择院校的时候,能够擦亮眼睛。

-更多内容关注51美术高考网微信公众号-

1a4c1db940dccf16ed17ac6ef3aad57e.jpg

  ※推荐使用:《艺考生文化课高分冲刺》学习100天,轻松提高文化课!

声明:以上整理自()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返回51美术网,查看更多>>
院校大全 各省艺考 专题汇总 美术高考交流群
北京院校 985高校 211高校 九大美院
找画室锦囊 一分一段表 新生指南 画室大全
责任编辑:杨梦涵关键字:
快速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