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09-09来源/作者: 哈尔滨工业大学 整理:51美术高考网
哈尔滨工业大学怎么样
51美术报考指南  艺术类院校库  美术志愿填报  

  哈尔滨工业大学(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简称“哈工大(HIT)”,坐落于中国北方冰城哈尔滨市,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重点大学,首批“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院校,“九校联盟(C9)”、“中俄工科大学联盟”、“中国-西班牙大学联盟”主要成员,国家首批“111计划”、“2011计划”、“千人计划”、“卓越计划”入选高校,中管副部级建制,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三方重点共建。

  哈尔滨工业大学溯源于1920年创办的哈尔滨中俄工业学校,建校初衷为培养铁路工程技术人才;而后历经“中俄工业大学校”、“哈尔滨工业大学校”、“哈尔滨高等工业学校”等多个阶段,学校在1938年1月正式定名为哈尔滨工业大学,沿用至今。

  截止2015年7月,哈工大已有材料科学、工程学、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环境与生态学、数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等8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的研究机构行列,其中材料科学、工程学已进入全球前1‰的研究机构行列。该校拥有哈尔滨本部及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三个校区,共有全日制学生31903人,其中本科生16718人、研究生13263人(含硕士生7585人、博士生5678人),留学生1922人。

  哈尔滨工业大学创建于1920年,坐落在素有“东方莫斯科”之称的北国名城哈尔滨市。隶属于国防科工委。经过87年的建设,现已发展成为一所理工为主,理、工、管、文、经、法相结合,在国际上享有一定声誉的开放式、研究型全国著名重点大学。

  在各个历史时期,哈工大的发展始终受到国家的重点支持。20世纪50年代,哈工大是我国政府确定的学习苏联先进教育制度的两所院校之一。自1954年成为国家确定的首批6所重点大学之一以来,一直是国家重点大学。1984年又被国家列为重点建设的15所大学之一,1996年成为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院校之一,1999年被确定为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的9所大学之一。

  2000年6月,哈尔滨工业大学与同根同源的哈尔滨建筑大学合并,组建成新的哈尔滨工业大学,两校合并使哈工大的综合实力得到进一步增强。目前,学校设有航天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理学院、管理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法学院、媒体技术与艺术系、土木工程学院、市政环境工程学院、建筑学院、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学院、外国语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等21个院(系),以及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和深圳国际技术创新研究院。学校设有73个本科专业,147个硕士学位点,81个博士学位点,18个博士后流动站,18个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一级学科和18个国家重点学科,30个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哈工大是我国最早开展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高校之一。哈工大研究生院在1995年首次全国研究生院评估中,是受到表彰的十所研究生院之一,并于1999年荣获“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先进集体”称号。目前,哈工大硕士、博士研究生在校人数已达到1万余人。

  学校位于哈尔滨市中心,占地434公顷,建筑面积19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和生活设施完善。具有现代化的图书馆、装备一流的教学大楼、可进行国际比赛的室内体育馆、国际标准的体育场、国内一流的学生食堂和设施齐全的学生活动中心等现代化设施,这些都为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提供了优越条件。

  学校具有一支锐意进取、业务精良和作风过硬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2948人,有教授809人,副教授1141人,其中工程院院士、科学院院士22人(含双院士2人),有“长江学者”20人,有博士生导师621人。他们中许多人是国内外知名的专家与学者,有几十人担任国家高科技领域的首席专家或专家组长。有的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和学科评议组成员,或担任国内各级学会领导职务。

  哈工大拥有一支实力雄厚、基础扎实的科研队伍,科研工作硕果累累。在科研规模、水平和经费上均居全国重点高校前列。2004年科研经费总额8.57亿元,2005年科研经费总额10.7亿元,2006年科研经费总额11.13亿元,连续三年科研经费总额在全国高校中位于三甲之列。哈工大取得了一批国内领先、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在国家科委“863”高科技工作10周年总结评估中,哈工大综合评价居全国高校第二位。在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哈工大有7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超精密光电仪器工程研究所创新团队经过长期刻苦攻关完成的“超精密特种形状测量技术与装置”获得代表我国发明创造最高水平的奖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胡锦涛总书记亲自向团队带头人谭久彬教授颁发了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证书。

  现在哈工大有各类在校全日制学生4万余人。在建国前29年中,共培养学生3500多人,毕业生遍布亚、欧、美、大洋洲等世界各地。建国后50余年来,共为国家培养了10万余名学生。“规格严格、功夫到家”是学校的治学传统,培养出的毕业生以基础理论扎实、动手和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昔日哈工大的芬芳桃李,如今已成为祖国各条战线的中坚力量,在他们当中,有党和国家的领导人李长春、王兆国、宋健、叶选平、邹家华等;也有共和国将军李继耐、胡世祥、李元正等;在中国的高等院校中,有百余位大学校长和70多位两院院士在哈工大学习和工作过。也正由此,哈工大在社会上有着“学在哈工大”的美誉,多年来吸引着全国各地的优秀学子到这里深造,放飞着理想和希望。哈工大已成为国内外瞩目的培养高级专门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重要基地。

  哈工大已与美、英、法、德、日、俄等36个国家和地区的350所高等院校和企业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联合培养研究生、主办学术会议和进行科研合作。学校被选为国际宇航大学(ISU)在亚洲唯一的一所常设分校,表明学校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步入了一个新阶段。

  如今哈工大人也在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道路上不断抒写着新的壮丽诗篇。

  哈工大与中国航天

  自建校以来,哈尔滨工业大学适应国民经济和国防发展需要,主动承接国家高、精、尖大型科技项目,不断填补一个又一个空白。中国第一台模拟计算机、第一台智能下棋计算机、第一部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新体制雷达、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IC卡芯片、第一台弧焊机器人、第一个会踢足球的双足机器人……这许多个“第一”,见证着哈工大人创造的一项又一项奇迹。

  而在中国航天领域,哈工大更是成绩斐然。从第一颗东方红卫星,到神舟号系列飞船,再到举世瞩目的“探月工程”,哈工大人在中国航天史册上书写着一页页辉煌的篇章。曾任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现任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的李继耐,“探月工程”总指挥栾恩杰、副总指挥胡世祥和马兴瑞,“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神舟五号飞船系统总指挥袁家军,神舟六号飞船系统总指挥尚志、总设计师张柏楠,长征二号F火箭系统总设计师刘竹生,载人航天飞行任务试验大队队长许达哲……都是哈工大的杰出校友。

  在举世瞩目的“神舟”号系列飞船研制过程中,哈工大人攻破了多项技术难关:世界第三大地面真空容器KM6工程、返回舱焊接变形矫形技术、三轴仿真实验转台、数管容错计算机、故障诊断系统、航天员座椅支撑系统、海上应急浮囊系统、宇航服智能测试系统、太阳帆板分析和堵转研究等,为中国航天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哈工大因此受到总装备部的表彰,学校及其科研团队和个人分别荣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协作贡献奖、突出贡献集体奖、突出贡献者奖,成为惟一一所同时荣获三项殊荣的高校。

  在哈工大,还诞生了我国第一颗由高校牵头自主研制的有明确应用目标的微小卫星。2004年4月18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的“试验卫星一号”,是我国第一颗新技术演示验证微小卫星,第一颗传输型立体测绘卫星,多项关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探索了我国微小卫星技术发展的新途径和新模式。

  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哈工大正在致力于成为中国科学技术研究、成果转化和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成为中国迈向现代化国家进程中的行业主力军之一,并将在国际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哈尔滨工业大学(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简称“哈工大(HIT)”,坐落于中国北方冰城哈尔滨市,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重点大学,首批“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院校,“九校联盟(C9)”、“中俄工科大学联盟”、“中国-西班牙大学联盟”主要成员,国家首批“111计划”、“2011计划”、“千人计划”、“卓越计划”入选高校,中管副部级建制,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三方重点共建。

  哈尔滨工业大学溯源于1920年创办的哈尔滨中俄工业学校,建校初衷为培养铁路工程技术人才;而后历经“中俄工业大学校”、“哈尔滨工业大学校”、“哈尔滨高等工业学校”等多个阶段,学校在1938年1月正式定名为哈尔滨工业大学,沿用至今。

  截止2015年7月,哈工大已有材料科学、工程学、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环境与生态学、数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等8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的研究机构行列,其中材料科学、工程学已进入全球前1‰的研究机构行列。该校拥有哈尔滨本部及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三个校区,共有全日制学生31903人,其中本科生16718人、研究生13263人(含硕士生7585人、博士生5678人),留学生1922人。

  哈尔滨工业大学创建于1920年,坐落在素有“东方莫斯科”之称的北国名城哈尔滨市。隶属于国防科工委。经过87年的建设,现已发展成为一所理工为主,理、工、管、文、经、法相结合,在国际上享有一定声誉的开放式、研究型全国著名重点大学。

  在各个历史时期,哈工大的发展始终受到国家的重点支持。20世纪50年代,哈工大是我国政府确定的学习苏联先进教育制度的两所院校之一。自1954年成为国家确定的首批6所重点大学之一以来,一直是国家重点大学。1984年又被国家列为重点建设的15所大学之一,1996年成为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院校之一,1999年被确定为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的9所大学之一。

  2000年6月,哈尔滨工业大学与同根同源的哈尔滨建筑大学合并,组建成新的哈尔滨工业大学,两校合并使哈工大的综合实力得到进一步增强。目前,学校设有航天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理学院、管理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法学院、媒体技术与艺术系、土木工程学院、市政环境工程学院、建筑学院、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学院、外国语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等21个院(系),以及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和深圳国际技术创新研究院。学校设有73个本科专业,147个硕士学位点,81个博士学位点,18个博士后流动站,18个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一级学科和18个国家重点学科,30个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哈工大是我国最早开展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高校之一。哈工大研究生院在1995年首次全国研究生院评估中,是受到表彰的十所研究生院之一,并于1999年荣获“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先进集体”称号。目前,哈工大硕士、博士研究生在校人数已达到1万余人。

  学校位于哈尔滨市中心,占地434公顷,建筑面积19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和生活设施完善。具有现代化的图书馆、装备一流的教学大楼、可进行国际比赛的室内体育馆、国际标准的体育场、国内一流的学生食堂和设施齐全的学生活动中心等现代化设施,这些都为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提供了优越条件。

  学校具有一支锐意进取、业务精良和作风过硬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2948人,有教授809人,副教授1141人,其中工程院院士、科学院院士22人(含双院士2人),有“长江学者”20人,有博士生导师621人。他们中许多人是国内外知名的专家与学者,有几十人担任国家高科技领域的首席专家或专家组长。有的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和学科评议组成员,或担任国内各级学会领导职务。

  哈工大拥有一支实力雄厚、基础扎实的科研队伍,科研工作硕果累累。在科研规模、水平和经费上均居全国重点高校前列。2004年科研经费总额8.57亿元,2005年科研经费总额10.7亿元,2006年科研经费总额11.13亿元,连续三年科研经费总额在全国高校中位于三甲之列。哈工大取得了一批国内领先、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在国家科委“863”高科技工作10周年总结评估中,哈工大综合评价居全国高校第二位。在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哈工大有7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超精密光电仪器工程研究所创新团队经过长期刻苦攻关完成的“超精密特种形状测量技术与装置”获得代表我国发明创造最高水平的奖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胡锦涛总书记亲自向团队带头人谭久彬教授颁发了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证书。

  现在哈工大有各类在校全日制学生4万余人。在建国前29年中,共培养学生3500多人,毕业生遍布亚、欧、美、大洋洲等世界各地。建国后50余年来,共为国家培养了10万余名学生。“规格严格、功夫到家”是学校的治学传统,培养出的毕业生以基础理论扎实、动手和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昔日哈工大的芬芳桃李,如今已成为祖国各条战线的中坚力量,在他们当中,有党和国家的领导人李长春、王兆国、宋健、叶选平、邹家华等;也有共和国将军李继耐、胡世祥、李元正等;在中国的高等院校中,有百余位大学校长和70多位两院院士在哈工大学习和工作过。也正由此,哈工大在社会上有着“学在哈工大”的美誉,多年来吸引着全国各地的优秀学子到这里深造,放飞着理想和希望。哈工大已成为国内外瞩目的培养高级专门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重要基地。

  哈工大已与美、英、法、德、日、俄等36个国家和地区的350所高等院校和企业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联合培养研究生、主办学术会议和进行科研合作。学校被选为国际宇航大学(ISU)在亚洲唯一的一所常设分校,表明学校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步入了一个新阶段。

  如今哈工大人也在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道路上不断抒写着新的壮丽诗篇。

  哈工大与中国航天

  自建校以来,哈尔滨工业大学适应国民经济和国防发展需要,主动承接国家高、精、尖大型科技项目,不断填补一个又一个空白。中国第一台模拟计算机、第一台智能下棋计算机、第一部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新体制雷达、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IC卡芯片、第一台弧焊机器人、第一个会踢足球的双足机器人……这许多个“第一”,见证着哈工大人创造的一项又一项奇迹。

  而在中国航天领域,哈工大更是成绩斐然。从第一颗东方红卫星,到神舟号系列飞船,再到举世瞩目的“探月工程”,哈工大人在中国航天史册上书写着一页页辉煌的篇章。曾任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现任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的李继耐,“探月工程”总指挥栾恩杰、副总指挥胡世祥和马兴瑞,“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神舟五号飞船系统总指挥袁家军,神舟六号飞船系统总指挥尚志、总设计师张柏楠,长征二号F火箭系统总设计师刘竹生,载人航天飞行任务试验大队队长许达哲……都是哈工大的杰出校友。

  在举世瞩目的“神舟”号系列飞船研制过程中,哈工大人攻破了多项技术难关:世界第三大地面真空容器KM6工程、返回舱焊接变形矫形技术、三轴仿真实验转台、数管容错计算机、故障诊断系统、航天员座椅支撑系统、海上应急浮囊系统、宇航服智能测试系统、太阳帆板分析和堵转研究等,为中国航天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哈工大因此受到总装备部的表彰,学校及其科研团队和个人分别荣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协作贡献奖、突出贡献集体奖、突出贡献者奖,成为惟一一所同时荣获三项殊荣的高校。

  在哈工大,还诞生了我国第一颗由高校牵头自主研制的有明确应用目标的微小卫星。2004年4月18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的“试验卫星一号”,是我国第一颗新技术演示验证微小卫星,第一颗传输型立体测绘卫星,多项关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探索了我国微小卫星技术发展的新途径和新模式。

  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哈工大正在致力于成为中国科学技术研究、成果转化和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成为中国迈向现代化国家进程中的行业主力军之一,并将在国际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

  志愿填报:

  51美术一对一志愿填报服务开启,让你不浪费一分上大学!咨询微信:artbaokao

测测哈尔滨工业大学需要多少文化分、录取率
扫描下方二维码

声明:以上整理自(哈尔滨工业大学)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返回51美术网,查看更多>>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查看哈尔滨工业大学招生网>>

院校大全 各省艺考 专题汇总 美术志愿填报
北京院校 985高校 211高校 九大美院
找画室锦囊 一分一段表 美术志愿报考系统 画室大全
责任编辑:徐泽群关键字:哈尔滨工业大学,怎么样
快速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