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之弊与解决之道
有人提出,出现这种两难实为现行科研制度之弊。中央民族大学青年教师X说,“如果允许讲一点不那么温和的话,我想说:现行的科研体制逼出了太多的垃圾论文,重复建设,质量极低,问题意识和方法论都很欠缺,大而无当的题目、八股式结构和不痛不痒的分析建议,完全没有营养。这类论文充斥着数据库,而现在的学生们又越来越依赖于数据库搜索关键词的方式来做学问,缺乏系统的阅读和基本的学术素养的训练,很多好苗子都被垃圾论文给教坏了,让人很痛心。要把制造垃圾论文的体制跟真正的科研体制区分开来。”
同时,也有老师认为,人皆有所长所短,不能一概而论。西安一高校教师说,“学校最好的状态是给不同的人都有发展空间,不能求全责备。待遇上差距别那么大就可以了。科研学术很重要。不过,世界上并没有那么多论文需要发表。也没有那么多创新性的东西要做。绝大多数人的学术科研成果都会成为真正学术科技发展的背景噪声。真正创新性的工作,只属于极少数人。大学的一个重要职能是传承知识,这个是学术上难有真正成就的人可以投入更多精力的事情。”
上海外国语大学青年教师L也这么看,她说:“时间精力有限,大多数老师都在费尽心力玩平衡木,这就需要学校优化考核机制,在教学时间和科研考核标准上作合理调整。我认为研究型高校还是需要科研人才,降低课程教学量也是可取的。对于擅长上课且课程量较大的老师可降低科研考核要求。说白了可以根据不同人才类型实行双轨制考核。”
前述香港中文大学青年教师则认为,解决办法之一是促进校内民主,让普通老师和学生有更多发言权。“这方面,香港的大学比内地相对好一些。针对只看科研忽视教学的‘发展主义’政策,已有过多次反弹。结果是不少院系对老师进行分流,设立不受科研考核的教师,从比较年轻的instructor到资深的professor of practice。有的喜爱教学的老师自愿选择走这条事业路线,放弃科研,因为可以专心教学。也有学校设立专门的professor of research,即不用教学只做科研。具体到不同学科,不同老师,乃至同一位老师的不同发展阶段,具体怎么办,不能划一而论。还是促进校园内部民主最实在。不能只跟在西方学术范式后面,东施效颦。毕竟西方大学里的矛盾也没这么严重。”
最后,上海高校青年教师fwb总结了这个话题难处何在:
“这是个老生常谈的热点话题了,谈来谈去能起多少作用不保证。但我个人觉得,每个对这个问题有看法的人都说出话来,而不只是犬儒地被动低头钻各种空子——我的观察是,高校教师群体已然出现这种现象——那对这个问题的解决就有帮助。
“中国大学基本是被行政管理机构自上而下秋风扫落叶一般大一统管理的,各个学校的特色不清晰。但我们心心向往的西方学校可不是这样的。比如‘美国教授也有研究、基金、发文章压力’,那请问,在美国以研究为主的大规模综合性大学(University)与以教育(学)为主的小规模文理学院(Liberal Arts College)是一样要求的吗?仅在一所大学,比如芝加哥大学里,经济科系和理工科系是一样要求的吗?如果不一样,原因在哪里?如何借鉴?教育一定没有学术含量吗?即,教学只具备传播功能而不具备学术生产力吗?不同专业的教育有什么不一样?研究一定比教学高吗?不同专业里教学与研究的关系是一样的吗?
“我认为,要分类(学校及专业)对待教学与研究的关系。
“自上而下的粗暴数量化行政管理,只能靠发展学术共同体来改变,但如何避免学术共同体出现党同伐异的现象,也要另谈(有时我会想,学术上的党同伐异,不正是一个学校或专业形成特色的必经过程吗)。学术共同体的评价如何进入学校各种考评系统,这又是一个艰难的话题。
“太多艰难话题之下,哪些是可以立竿见影做出改变的呢?”
“这就是生活”
上海某高校教师C则对周鼎提出严厉批评,“这就是生活”!他的话振聋发聩:
“先说几句吧。这个周老师是否能力有问题啊?为了上好中华文化课至少准备了三年,三年的准备都可以写出一篇博士论文了。老子也要上课,有时一周十五个课时,隔三差五还要和老婆吵个架,弄个通宵什么的,为啥老子就能三年还写个几十万字呢?
“问题的另一方面是,这个周老师走得真不是时候。教育部已经推出改革高校上课制度重拳。落实到上海,就是如果你能上好课,在教学竞赛中获得名次靠前的一等奖,就能获得五一劳动奖章。还有机会获得国家级的五一劳动奖章。可见这个措施是全国性的。多少名教授著作等身,也不能有这个奖。你深受学生爱戴的周老师机会来了,走什么走啊!这个时候走,难道真是喝醉了?还是某种意义上的急流勇退?免得暴露在自以为豪的教学上的实力?
“这个周老师不仅能力不足,而且品质也有问题。试看你和学校签订的劳动合同,你的岗位职责是什么?教学科研岗。如果只有教学,那你只完成了一半的任务。至于这个任务牵扯了你多少精力和时间以至于你不能科研了,那只是你的事,何必拉上学校呢?这个道理谁都懂。自损规则还振振有词,令人大冬天一头汗。
“另外奉劝周老师们一句,学生当中多的是白眼狼。你以为真会有学生为你挂掉别的课?四年之后他们都走了,而你还在学校。在这个意义上教学是公家田科研是自留地这种说法有他道理。现在我不是骂你,而是骂学生。
“我依然记得华东师大的杨国荣老师为了不缺席课程教学,没有出席李泽厚在本校举办的学术研讨会。李先生还是杨老师邀请来的。你周某人吐槽之前先想想你比得上杨老师吗?
“八年半了。毕业八年半为何写不出晋升职称的论文?难道论文真的不讲质量只讲数量?数量是需要的,但没有质量的论文就能发表吗?中国的论文并没有糟糕到令人不堪的境地。周老师你这么说叫我们这些也要上课也要写论文也要看书也在产房里待过几夜的同行如何承受?您还是喝多了吧?我原谅你。
“我不想教育你周老师,这就是生活。日日难过日日过。你还估计娶了一个有传统美德的老婆,家务啥的能顶半边天。要是你老婆也是一个所谓的现代女性,看来你还要上民政局,说,老子不干了。”
志愿填报:
51美术一对一志愿填报服务开启,让你不浪费一分上大学!咨询微信:artbaokao
声明:以上整理自(澎湃新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返回51美术网,查看更多>>
艺术生的报考神器:51美术网—美术高考报考指南
-
责任编辑:王小云关键字:青年教师热议自白书,科研,教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