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了解人地关系思想演变经历的阶段和各阶段主要特点。
●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结合实例,分析全球性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联系"21世纪议程",概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基本原则;联系"21世纪议程",理解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认识在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
理解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结合实例,理解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结合生活实例,应用可持续发展观念,解释一些地理现象或解决有关地理问题。
地理3
1.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了解区域的含义。
从概念和特征两方面说明区域的含义。
●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比较两个区域在地理环境、区域发展的差异;分析不同区域地理环境差异对该区域发展的影响;运用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解释区域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分析比较相同的自然条件在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不同的影响;理解自然条件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是随生产力的发展而改变的。
●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理解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含义;分析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运用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了解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
2.区域可持续发展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
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理解荒漠化及森林、湿地的概念;分析区域存在的水土流失、荒漠化等问题发生的原因;分析区域在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运用正确的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阐释人与环境、人与资源之间的矛盾,并能根据实际提出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建议或措施。
●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理解与流域有关的概念;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所依托的地理背景、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和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应用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根据实际提出对流域开发、综合治理的看法或建议。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了解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的地理条件、布局特点和商品粮基地建设;分析区域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原因,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运用正确的可持续发展观,阐释人与环境、资源开发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并能根据实际提出区域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建议或措施。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理解能源和矿产资源概念;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评价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条件;分析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基地建设、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等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与发展方向;联系实际提出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分析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阶段、主要问题与对策措施;运用正确的可持续发展观,阐释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动力和发展规律。
3.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结合实例,了解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运用案例分析法了解遥感(RS)的概念;了解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举例说出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了解全球定位系统(GPS)的概念;理解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运用有关资料,了解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了解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概念;了解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了解数字地球的含义。
五、考试形式
1.考试形式:笔试、闭卷。
2.考试时间为9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
六、试卷结构
1.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
2.选择题占50%,非选择题占50%。
3.试题易、中、难比例为:8∶1∶1。
容易题,难度值0.80以上,占80%;中等难度题,难度值0.6~0.8,占10%;
稍难题,难度值0.4~0.6,占10%。
全卷难度值:0.80~0.85。
志愿填报:
51美术一对一志愿填报服务开启,让你不浪费一分上大学!咨询微信:artbaokao
声明:以上整理自(福建省教育厅)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返回51美术网,查看更多>>
艺术生的报考神器:51美术网—美术高考报考指南
-
责任编辑:王小云关键字:2015年福建高中会考地理考试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