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县推出高中免费教育,提振高中教育计划展开
广宗一中的校门口,近日打出了一个大红条幅:“广宗一中新初中部初一开始招生”。
“主要想给自己留下一批优秀生源。”该校副校长杨洪申介绍,今年计划招生200人,目标是“小升初考试全县前1000名”。
更多的改变,开始在广宗一中悄然出现。校园内,两栋二层的教学楼高考后开始拆除。杨洪申告诉记者,一栋更大的教学楼将在明年秋季投入使用,校园南边,宿舍楼的改扩建也纳入了规划。
来自县教育局的这些举措还包括,新配备100台电脑,让老师们人手一台;为所有教室配备电子白板和多媒体教学设施等。
记者注意到,这些举措是在一个大背景下进行的——按照全省的统一安排,今年11月,省政府将对广宗县教育工作进行第三次督导评估验收。
4月下旬,省政府派出督导组,对广宗县的教育工作进行过程评估。督导组评价,广宗县教育工作尚存在着基础设施条件落后、生源不足等问题。
“我们正在提振高中教育。”广宗县教育局局长卫东涛是去年9月到教育局工作的,他介绍,6月17日,广宗县政府常务会通过决议,决定从今年秋季起,对所有高中生实行免费教育,免除学费和住宿费。为此,县财政将在2014年秋季拨付130万元用于广宗一中的正常运转。
“生源流失的势头不好控制。”另一位当地教育系统人士接受采访时则认为,把优秀生源留在本地的难度非常大,因为家长为了孩子的成绩,还会选择向外走,“向外走时成千上万的钱都舍得花了,谁还会在乎几百元的学费。”
而在新岗位工作了9个月之后,卫东涛决心很大,他计划从硬件建设、学校管理、教师队伍信心提振、教学质量提升等多角度来振兴高中教育。
“以教学成绩论成败,以教学质量论英雄”,卫东涛提出的这两句话已经被做成大标语架设在广宗一中的教学楼顶。
系列举措之下,卫东涛认为,最快能见到效果的是今年秋季,要使广宗一中的高一新生至少达到500人。
“最少得给我3年时间,”卫东涛说,“3年后,‘彻底扭转’这类词我不敢说,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基本扭转,有所起色。”
家长为子“三迁”的隐忧
广宗一中是所省级示范性高中,按一般家长理解,就是一所重点中学。在我们的教育发展中,主管部门曾经认定了很多这样的“重点”,并把各种教育资源优先向他们倾斜。在一些地方,“重点”可以优先录取优秀生源。
但遗憾的是,在广宗,“重点”的存在似乎并没有阻挡住家长送孩子赴外地读书的脚步。事实上,不仅广宗,很多地方的家长都选择送孩子赴外地读书。这就像有一个教育的自由市场,哪家学校升学率高,吸纳家长教育投资和学生也就越多。
家长们错了吗?是他们太功利吗?好像不是。“孟母三迁”,曾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关于教育的一个美谈,但古时孟母为养德而迁,如今则是为高升学率而迁。自古至今,每一个父母都盼望着孩子成才,盼望着孩子享有更好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但今天,考上好大学似乎成为成才的唯一标志。
市场经济是推崇要素自由流动的,但作为教育,出现学生的大量流动,是否符合教育的根本目的,应该引发社会的深思。
显然,办教育,不应该像办企业。然而现实中的资源配置俨然正被“市场化”力量所主导。其基本套路,就是抢到好生源,用各种所谓的模式让这些学生在中高考考出好成绩,然后引得更多的学生前来……
把学校办成企业,前文所述那些望子成龙的家长,就是巨大的市场,而实现收益则需要另外的手段,校中校、实验班,或者直接办一所私立学校敞开收费。而参与其中的几乎所有人都会觉得这是好事。学校有了名气,校领导有了政绩,老师改善了待遇,学生也多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即便有成绩不好的,既不能让学校包赔,也无法改变学校又有多少人考上本一院校的宣传。当人人说好时,便会有更多的学生和家长蜂拥而来,以至于进入这种学校的一个名额都会成为某些人寻租的资本。
“虹吸”的另一端是“失血”,这条看似难以破解的链条如此循环下去,破坏的恐怕只有教育的公平。而引发这种循环的根源,还在于为孩子提供的出路还是太少了,“独木桥”式的人生轨迹让人们别无选择。
既有的教育架构,让我们理解一些地方为“止血”所进行的努力,也让我们担心这种努力依然会是“独木桥”上的舞蹈。
志愿填报:
51美术一对一志愿填报服务开启,让你不浪费一分上大学!咨询微信:artbaokao
声明:以上整理自(河北日报)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返回51美术网,查看更多>>
艺术生的报考神器:51美术网—美术高考报考指南
-
责任编辑:王小云关键字:生源外流,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