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4-23来源/作者: 上海新艺合美术培训中心 整理:51美术高考网
 / 
新艺合新生及家长须知
51美术报考指南  艺术类院校库  美术志愿填报  

  新生及家长必读

  2012-2013学年的教学已圆满结束,新艺合马上便迎来2013-2014学年的新的教学任务。很多新同学和家长也将开始选择画室、开始培训。因此,我们觉得有必要将前一学年报名、培训、考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总结概括,以此为新一年的新生理清思路、指明方向。下文中所有提到的相关问题,我们无意批判和否定目前的教学制度,只是希望能为家长和学生提供一些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常识性建议,彻底反思那些曾被一再熟视无睹、在常日里无人警示的严重问题。

  1.有关“门槛”问题的比喻

  一旦决定投身艺术类考试,所有的学生都应该明确这样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即艺术类考试是存在“门槛”问题的。与文化课的学习和考试不同,艺术类、体育类、军事特招类等考试门类,并非人人都有资格学习及参与竞争。而美术类考试所要求的各项素质标准,在这些特殊考试门类里,又有着最为不易察觉的隐蔽性。舞蹈、音乐、体育、军事特招类考试的门槛标准可辨性相对较强,且较为硬性,如舞蹈类考试所要求的身高、身材、相貌等,如音乐类考试所要求的嗓音质量、乐感、听力、节奏感等,如军事特招类(如飞行员)考试所要求的身高、体能、视力、政治背景等,这些素质标准的硬性要求本身就已经淘汰了千万的考生。而美术类考试,只要不是盲人、色盲,就都可以参加学习和考试竞争。因此,这一貌似门槛极低、人人可学的学科(加之近十年来国家对艺术类高考、升学的优惠政策和扩招刺激)令太多的考生和家长将其误认为是一条升学和未来求职的捷径,从而被无知地诱惑入了这个行当。例如,在教学中,我们经常遇到某些学生,特别是自身文化课成绩相对较高的学生,却在学习能力、文化认知、艺术感受力、审美能力、色彩感受力及调节自身学习节奏和心态的能力等方面完全不符合美术类学习的要求。这类学生,一般艺术类学习的成绩都不会很优秀,却眼高手低,心理落差感极强,因为他们总喜欢拿自己的文化课学习成绩来衡量美术类专业课的学习,认为美术类的学习应该比文化课学习更加容易、轻松才对。而事实正好相反。这种情况的产生,首要原因便是前面提到的学生及家长对艺术类学习门槛问题的毫无认识,另外,普通高中应试化教育给学生遗留下来的严重的程式化、简单化、背诵式学习误区,也直接导致了学生彻底变成了感知迟钝、毫无求知欲的“圈养性动物”。那么这种非常矛盾的认知,便从始至终伴随着他的全部专业课学习,学习效果微弱,又经常找不出问题出处。因此,在决定选择将自己转变为艺术考生之前,一定要冷静地衡量一下自身的各项素质,以免后悔莫及。

  2.你说:“我喜欢画画!”

  与学生的交流中,最容易听到的一句自我表态就是“我喜欢画画”。有些家长也经常感慨“这孩子可喜欢画画了,一待就是一天,能坐得住。”对此,我们想从专业的角度提醒各位:美术专业考学一事,不是业余爱好的简单延伸,也不是一时兴起的感性活动,而是一种需要拥有高度理智、极大耐力和付出极大工作强度的理智选择。一旦选择了这条路,你要对它负责,而且它也会对你的结果负责。概括地讲,就是彼此将紧密地互为作用。你的不理智、随性发展会直接导致你最终的不良结果。真正的喜爱甚至热爱,是需要靠极强的工作量和耐心铸成的,万万不是靠我们俗话总说的“三分钟热血”,更不是靠所谓的“一待就是一天”或者如何如何能坐得住。能坐得住,但是心思未必沉得住。我们在此想强调的,其实是脑的参与。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的确看到大量学生真是一“呆”就是一天,完全不去费脑子理解、揣摩、钻研,学习变成了呆和尚撞钟,真的是越学越呆。有家长说,我这孩子挺踏实,我们对此总是哭笑不得。可以理解,每位家长都是望子成龙,也都觉得自己的孩子好。但是,踏实,并不意味着可以不动脑筋地去面对一个需要必须用智力来完成的事情。我们在教学中经常告诫学生,学画画,要想学得出色,不仅要勤画、多练,更要勤于动脑,勤于思考,举一反三,甚至举一反一百。对于绘画学习,如果脑滞后于手,那么,注定做这件事所付出的时间全都将白白浪费。终究,绘画是人文学科,它不是简单的体力劳动,艺术类学习是需要很强的情感和辩证思维来参与的。我们每年的培训时间大约为8至9个月,但实际上大多数同学连这个时间都保证不了(由于各种原因,如高中学校的文化课安排等)。那么这么长的教学时间对于考学来讲意味着什么呢?我们可以参看美术高中类学校(如各美院附中)的教学时间——专业的美术类高中,普遍会安排3至4年的时间来进行美术教学,通常每周3整天左右的专业课时间,同时伴随大量的课下作业练习。不难比较,我们其实是用半年多的时间去完成需要用数年完成的任务,因此训练强度可想而知。正因此,提高学习效率才至关重要。

  是否真的喜爱一种选择,只有用长久的实际行动才能证明。而想做好一件事,如若谈不到真正理智的喜爱,是不可能做出什么成绩的。对于选择了美术类考试的考生,学习的艰苦付出也绝不是你简单的喜欢不喜欢这么情绪化的表达能够概括的,这里面还饱含着你的巨大责任感,其中除了有对你自己的责任,还有很多是你对家长和老师的种种付出的重大责任。说白了,你的付出,至少要给自己和师长们一个满意的交待,折戟而归是任何人都无法接受的,即便你曾经口口声声说你喜欢你选择的这条路。叶公好龙的典故,大家都应该了解。我们不希望同学或家长由于对考学缺乏严肃的认识,而变成了当代叶公。

  3.我的硬件与你的软件

  根据我们多年的经验,可以非常肯定地说,在家长和学生对画室进行最初的考察时,家长和学生对学校和画室的信任度几乎为零。这是可以理解的。在家长和学生“考察”画室的这一活动中,许多家长都处于消费者维权的心态来考量学校、画室的硬件设施。对于接待家长和学生的老师来说,老师们总是彬彬有礼地解答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为,我们也非常理解这种在非专业状态下的盲目情绪,特别是在近十年来全国各地美术教育空前泡沫化膨胀的干扰下,这种混乱的心理是可以理解的。不过,我们也必须再次重申:教学不是服务,更不是购物。教学不是简单的以货易货的交换行为。的确,各种广告、宣传、关系拉拢、马路拦截已经极大的破坏了教学的严肃性和透明度,所以,是否能够挑选好一个满意的画室,也真的变成了一个眼光和认识的问题。这个眼光和认识,就包含着一定的知识储备、审美能力,更主要的是敏锐的判断能力。优秀的教师并非铺天盖地,其实真可以说是凤毛麟角。许多教师存在着“偏科”甚至非专业的低端问题,例如只会画不会阐述引导,只会简单说教但技术很差,更有甚者是二者的弊端兼有,徒靠虚名或仅靠忽悠。正由于力图回避师资等软实力的薄弱,许多画室才开始大兴土木,极大的投入到硬件的豪华建设中(这倒是与整个中国的乡村城市化进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因为真正有价值有实效的硬件(优良的师资和卓越的教学经验)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善的,特别对于非专业的画室来讲,这方面质量的提升更是毫无可能。我们从不追求华丽宏大的硬件外表,我们的师资力量、教学经验、输送渠道、教学成果这几个真正有价值的硬性指标是否过硬,业界早有定论,我们也不愿意在此无休无止地渲染和自吹自擂。我们真正想告诫各位的是,对于学生的学习,硬件不等于硬道理。即便硬件再强大、再完善,也只是一个单纯的外在因素,它只是提供给你一种可能。

  但是,有的家长会说了,我们又不是干这个的,我们不看硬件我们怎么判断呢?的确,所谓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而最为棘手的却是——不怕货比货,就怕不识货。所以,不是“比”,而是“识”。而这就要看“你的软件”了。但,“你的软件”,我们真的无能为力,因为我们无法在几分钟的时间里更新您之前多年积累的眼界。于是,是否能够精准的找到一个满意的画室,真的变成了人和人之间的一种缘分。

  多年的教学,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教学相长是一个多么准确的词。每年的招生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升学率。这种单纯的影响甚至远远大于教师质量对于升学率的影响。俗语说得好,孔子三千弟子,并非各个圣贤。因此,请各位家长不要片面地放大硬件设施对于学生学习的功效。

  4.关于学生的常见不良心态

  首先,诚实问题。学生出来学习,家长时刻都想了解真实的学习进展。但是,很多同学报喜不报忧,或者愿意单纯报忧,这都是不好的。对此,我们经常与家长联系,及时沟通学生在本中心学习的情况。所以,希望出门在外的学生,一定养成良好的心态,提高自己的承受能力,切忌矫揉造作,对待自己的情况尽可能客观、诚实,这样,也避免了家长不必要的担忧。

  其次,见异思迁问题。一部分同学由于基础薄弱,之前训练不努力,欠下许多“学债”,导致自身极端不自信,加之其没有形成良好的判断,于是,人云亦云,特别是在联考前,极其容易受到地方老师及各种流言蜚语的干扰,导致见异思迁,临阵慌乱,最终在考试中注意力分散,完全发挥不出应有的水平。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联考前一到半个月,主要问题集中在“上海风格”和“地方联考风格”的差异性上。当此类学生看到自己的画与别人的画存在差别的时候,自己首先动摇,认为是自己出了问题,并没有全面的考虑到这种差异性的出现是否与自身并无关系。我们曾经有一个安徽学生,在联考前就对我们说,他的画与原来地方的画室截然不同,我们对他说:你跟他们不同,这才对。于是这位同学鼓足信心,抛开了见异思迁的不良心态,最终在联考中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在之后,还对我们的老师说,他们那些跟他画的不一样的同学,最后的成绩都非常不好)。许多事实证明,正规的考前训练并无风格化训练,最多只是设计和造型专业的不同侧重而已。所谓的风格差异,实际上是由于地方一些非专业的教师长期以来的认知偏差导致的,特别是色彩。所以,请大家在学习的时候,单纯一些,切忌“人在曹营心在汉”。学生应该明确一个浅显的道理:老师与学生和家长三者的利益是一致的,学生考得好,老师也光彩。所以,学生、家长和老师应该是相互信任的关系,所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另外,还有学生问过类似像“用铅笔和炭笔哪个能得高分”这样幼稚的问题。这类问题都是急功近利的心态引出的问题。同样浅显的道理:所有的阅卷老师,无论水平如何,有哪个老师会为一种工具而惊叹呢?所以,不必相信传言,更不要自作聪明,千万不要把阅卷老师都想得极端幼稚业余。切记:只要画面里呈现出你优秀的基本功和画面表现力,无论在哪里、使用的是何种工具,都能令阅卷老师给出满意的成绩。

  5.关于考学的“胆”和“识”

  目前,全国各类美术类高校多达500余所。面对如此庞大的备选,在报考的时候,学生一定要量力而行,切忌单打一(只考某一所或某几所学校)。因为艺术类考试存在一个弊端,就是它无法像文化课考试那样“一刀切”的判断学生的水平。很多时候,一个学生在考两所或几所不同的学校的时候,会出现成绩差别极大的情况。这里面除了考生自身临场发挥的问题以外,更为重要的根源其实极为纷繁复杂,对于考生和家长能够把握控制的部分其实非常少。因此,我们鼓励学生明确自身的能力,清晰自身的优势和劣势,针对性加强,扬长避短,多方考虑,千万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每年,我们都会在报考前给学生的报考进行专门的指导讲座,这样,使得学生对各高校的情况有着清晰的认识,能够理智的选择自己喜欢的院校。对于众多其他画室实行报考单向引导的情况,我们非常反对。我们以尊重家长和学生自己的判断为基础,适当给予意见,调整不合理方案,做到有的放矢,优化战略。另外,学生在明确自身水平之后,一定要敢于放手一搏,既不要不自量力,也不要妄自菲薄,“胆”“识”并重。

  6.快乐的面对挑战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过这样的问题:学生一开始来学习的时候,兴趣、信心十足,可是随着压力的加大,训练难度的不断提高,很多学生便被巨大的压力所击倒,每天愁眉苦脸,灰心失望。在此,我们想对即将踏入高考的新同学提一个老生常谈的道理:“学海无涯苦作舟”,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所以,我们不如快乐的面对。

  综上所述,所有即将踏入美术高考的学子们必须清楚,艺术类的学习是非常具有特殊性的,它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感知力、良好的学习心态和极强的抗压能力。相对文化课学习而言,艺术类学习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更高,一切消极、背诵式、功利主义的学习都无法承担艺术学习的重担。家长们也切忌认为艺术类学习是改换门庭的捷径,这也很可能是歧途的开始。真正地收获,没有真正地捷径。艺术之路非常艰辛,考学只是它一个微小的开始。我们希望家长、学生能与老师够紧密配合,将大家的力量拧成一股绳,创造佳绩。

  志愿填报:

  51美术一对一志愿填报服务开启,让你不浪费一分上大学!咨询微信:artbaokao

声明:以上整理自(上海新艺合美术培训中心)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返回51美术网,查看更多>>
院校大全 各省艺考 专题汇总 美术志愿填报
北京院校 985高校 211高校 九大美院
找画室锦囊 一分一段表 美术志愿报考系统 画室大全
责任编辑:新艺合关键字:
快速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