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10-28来源/作者: 搜狐教育 整理:51美术高考网
谁欺骗了谁  /  深析  /  奥赛  /  是是非非  / 
谁欺骗了谁 深析"奥赛"是是非非
51美术报考指南  艺术类院校库  美术志愿填报  

  51美术网(51meishu.com)讯:近来,一篇专门针对某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报道被各大网站疯狂转载,社会上又掀起了一轮新的"奥数与奥赛"讨论。无论是报道,还是网友关注,大家俱在争论奥数是否是商家的"摇钱树",或者是"奥赛"谁山寨了谁的问题。

  旁观这一次的风波,在某些文章报道近似"词穷"的跟、发帖,但是被爆料方冷处理的的情况下,笔者来说一说自己的看法。当然,这仅限于个人言论,各位看官且放松心情。

  众所周知的奥数,最初来源于苏联,并把这种"深度趣味数学"冠以"奥林匹克"之名。那么奥数是否就真的来源于国外呢?对古代算数有研究的人必然不会陌生,在我国古代算数中,《周髀算经》、《九章算术》、《几何原本》这些著名的数学著作,其中不乏一些兼具深度和趣味性的、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习题,比如说鸡兔同笼、百元百鸡、物不知数、等,更是成为脍炙人口的历史名题。

  结合中国历史上本土的数学题,再观现在的奥数题型,我们不难发现其中有诸多共通点,最大的不同,则是后者冠上了"奥数"的名头。从这个角度出发,奥数从本源上并不属于舶来品,而是融合了中国人几千年智慧的结晶。

  学奥数意义何在?

  学"奥数",有助于开发智力,锻炼数学思维,增强逻辑能力,这是毋庸置疑的。"奥数"是一种美妙的思维体操,它以学校的基础数学为工具,通过对孩子数理思维的训练,提高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最重要的是养成科学的数理思维习惯,对孩子今后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

  此次被争议的某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据了解,该赛事以"数学·生活·梦想·荣耀"为主题,在命题中,也体现出这一点。在传统的奥数题型外,加入了生活智趣题、数学建模题。题目把数学知识和生活问题结合在一起,就如老祖宗数学著作中那些传世的数学经典题目,让孩子们把数学问题放在生活的层面上去思考、去解答,一方面考验了孩子们的数学能力,另一方面,又锻炼了孩子们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孩子们在学习中不至于远离生活。

  因此,奥数题目,也是孩子们观察生活、面对生活的一种独特的体验和经历。

  总的来说,数学奥林匹克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少年儿童学习数学的兴趣,成为引导少年积极向上、主动探索的一项有益活动。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用数学观点看待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用数学语言和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揭示实际问题中隐含的数学概念及其关系的能力等等。使学生能够在这一创造性思维过程中,看到数学的实际作用,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增强学生对数学美的感受力。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奥林匹克数学的这一教育功能有着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也许有人要问了,既然这么好,为什么在义务教育阶段不把奥数普及呢?

  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还是奥数的本质——深度趣味数学。我们不能说孩子们蠢钝、笨,但是,我们不可否认,在学科的某些方面,不是绝对的勤就能补拙。奥数对于孩子们来说,就是饭后的一道加餐——吸收快、吸收好的孩子,他们有能力吃下这道加餐,而对于吸收慢的孩子们来说,奥数就是一个只能看却不能消受的"甜蜜负担"。

  在面对升学压力的时候,学生们首先要做到便是夯实自己的基础,应对考试,然后再去拔高和提升自己。

  至于此次的最大争议点——奥赛,结合文章一开头提出的"世奥赛风波",当然,此风波不会一波就平,前一篇报道即将下沉之际,另一篇报道又出现在网站。对比先后的报道,笔者不禁就要感慨了:虽然标题迥异,但是,仔细一看,只是换了顶"帽子"而已。这就让笔者不得不怀疑,这是否是一次绝对为人民负责、为新闻负责的绝对公正的报道呢?

  抛开这些"闹剧"不谈,抛开对"奥赛"的偏见不说,我们仔细思考,其实,奥赛就像是学生在学校的考试。在学校考试,是要检验学生们的学习成果,帮助他们发现问题,从而让学生们及时解决问题,取得进步,同样的,奥赛的作用,就是检验学生们的奥数水平,给予学奥数的孩子竞争和展示的空间。这样利于学生的比赛,为何就不能让相关部门"手下留情"呢?

  现在人们普遍认可的是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而绝大多数人们认可的最直接理由,是这项比赛存在时间较长。而在此次争议中的"世奥赛",则被指"山寨"。其实,针对这一点,笔者还是要说两句的:同一行业必然会存在不同的单位,但是,人们也不能因为出现时间早晚的不同,就将后来的定义为"山寨"。

  作为一个新兴词,"山寨"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根据维基百科的解释,"山寨"是指个人或团体对知名事物的模仿与改造而又自成一体。由此得到的事物,亦被冠以山寨二字。

  由此,我们仔细对比,就可以发现,虽然大家同指"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但是主题、受众范围、竞赛风格、竞赛形式截然不同。那么,岂能仅因名字的相像而就贸然冠以"山寨"的帽子?正如某比赛负责人所言,这样该让"世界小姐"和"环球小姐"情何以堪?

  个人认为,对于这些比赛,我们应该采取开放的态度,只要确认这些比赛的具体行为、运作过程合理合法,并且出发点是为了参赛选手的发展考虑,我们为什么不去接受?难道就因为之前有了"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就不能接纳之后的"世界奥林匹克数学竞赛"?这样的想法未免有些武断和先入为主了。

  其实,这一系列的"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风波,从本质上来说,也就是行业内的竞争行为,只不过它的受众是学生,而让这种竞争性质成为隐形性质。面对这种行业竞争,我们能做的,就是冷静看待,仔细分析,做出自己的判断。在提倡言论自由的环境下,坚守自己的本心,做出自己的判断,而不是跟随网上的言论,一味的人云亦云,更能避免自己为某些恶意竞争行为推波助澜。

  志愿填报:

  51美术一对一志愿填报服务开启,让你不浪费一分上大学!咨询微信:artbaokao

声明:以上整理自(搜狐教育)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返回51美术网,查看更多>>
院校大全 各省艺考 专题汇总 美术志愿填报
北京院校 985高校 211高校 九大美院
找画室锦囊 一分一段表 美术志愿报考系统 画室大全
责任编辑:李涵关键字:谁欺骗了谁,深析,奥赛,是是非非
快速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