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通过了新加坡SM2考试,获得全额奖学金,被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录取。为此,他放弃了高考。可出人意料的是,这个高考成绩一分没有的“考生”却成了“香饽饽”,各类招生电话源源不断,令人不堪其扰。
招生电话内容大体分为三类。一是出国诱惑。号称浙江某名校的留学名校保底班,由该校外语学院主办,入学门槛极低,只是学费门槛奇高,恶补一年费用10万元,之后到国外大学就读费用80万到150万元不等。二是学历诱惑。某职业学院反复强调,无论成绩如何,都能拿到公办院校的大专文凭,因为他们有内部指标。三是高薪诱惑,海事专业,培养海员,年薪60万到80万元。凡此种种,云遮雾绕,我相信一定会让高考落榜、又急于为孩子找出路的家长难辨东西。
细细琢磨这些招生内容,不得不佩服傍着高考延伸出来的产业链是如此纷繁复杂、生意兴隆。但用什么去伪存真呢?要知道,对家长和孩子而言,任何一种选择要付出的不仅是金钱还有宝贵的时间,孩子的青春。出国求学,怎么确定那是一所正规学校而不是钱钟书笔下的“克莱登大学”?拿学历,怎么保证三四年后到手的学历是学校当初信誓旦旦所承诺的?这似乎难有一个明确的答案。有媒体提醒家长,不要轻信天花乱坠的学校介绍、招生承诺,要自己去学校看一看。但接着又说,看了也白看,因为看的学校不一定是就读的学校。于是求助无所不能的网络,才发现这类招生广告几乎都是骗子,围绕这些骗子的是年年发布的警示与提醒。多年来,骗子与“谨防上当”就这样相生相伴,如同一对双胞胎。
然而,尽管有警示与提醒,骗子还是让人防不胜防,几乎年年都有人上当。到底何以解家长、考生之忧?
高考招生是一项庞大、复杂的工程。本科有一本、二本、三本,学校有公办、民办。即使是公办高校,又有各种二级学院、各类分校。近年,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又冒出了许多合作班、交流班、实验班,让人不看不知道,一看“迷”了眼。许多事情,复杂了就难以透明,不透明就意味着有人可以浑水摸鱼。那么,能不能简化高招?本科就是本科,专科就是专科。能不能厘清高校?高校就是高校,只此一家别无分店。特别是一些声名显赫的名校,能不能不拉扯着名校的虎皮,背后藏着一连串名不正言不顺的“私生子”?
高考历经数十年,成绩巨大亦有积弊,许许多多的家庭都曾经或将要经历高考、高招。能不能有一天,骗子与防骗警示不再相生相伴?
志愿填报:
51美术一对一志愿填报服务开启,让你不浪费一分上大学!咨询微信:artbaokao
声明:以上整理自(中国江苏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