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着“不回避问题,不轻谈问题;多角度看问题,准确把握和归因问题;为解决问题而谈问题”这样的理念,在原生态的常态条件下,在一所普通的学校,与教师们一起进行着不同学科、不同年级、不同侧重的备课、观课、议课、二次反思、同题反思等全程跟进式的行动研究,并取得了一些实践成果。
我们将选取一些教学案例和教学反思,看看他们是如何整合与提升的。同时,我们也期待更多的教学实践探索者将自己的经验与成果和大家一起分享。
教师把画一件T恤衫的美术课上成了一节实践操作课。
教学流程:
①教师导入新课:炎热的夏季就要到了,今年的T恤会有什么新样式?同学们,你们想穿什么样的,不如咱们设计一下,把比较好的方案送到服装公司,说不定你的设计就是这个夏季的亮点呢!紧接着,教师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并邀请一位观课老师参与到小组当中来制订设计方案,确定素材及所需用品。最后,由各组代表说一说自己的设计方案。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求各小组对比优缺点,并及时改进。
②第二课时,教师送给每组一件T恤,让每小组合作完成一件大T恤的设计制作。在学生合作完成以后,进行“风采展示”模特赛。此外,学生在制作和展示期间,教师都配以音乐。最后,进行效果点评。各小组比一比,说一说,并思考每个作品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应该如何改进?
点评:
本节课活动流程可以概括为:提供真实情景,诱发学生创作欲望——设计方案——制作作品——展示作品——点评作品——反思作品。从设计理念看:这节课给了学生更广的探索空间,让学生能自主地、富有个性地发展;给了学生更多的信任和宽容,让学生自信地、活泼地成长;给学生更生动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主动获取新知、培养能力、开发潜能。本节课的最大亮点是把观课教师也作为了课程资源,把观课教师对课堂的辅助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然而,这节课有待商榷的问题是:课堂经济成本过高,能否用纸质品取代真实的T恤?设计、制作、展示、点评等合作环节优秀学生是否有点过度张扬?潜能生是否沦落为旁观者、看客?可考虑进一步拉长课堂链条:课前让学生观察现实生活中的T恤衫图案设计,以便感悟、积累相关经验;课中教师精要点拨、引导,以便学生达到高层次创新设计,课后利用所掌握相关知识,让自己和家人穿出个性,穿出风采来!
还有,对于这节课,有待我们思考的是:跨学科观课有哪些好处?观课角度、观课点怎样进行合理分工?观察量表怎样设计?从观察数据怎样提炼出有价值的结论?
观点:
“从生活走向学科,再从学科走向生活”,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课前在生活中收集信息——学习生活化的前奏;课中再现生活中的知识——学习生活化的凭借,学习知识用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学习生活化的归宿;课后再回到生活中去调查、求证——学习生活化的延伸。
志愿填报:
51美术一对一志愿填报服务开启,让你不浪费一分上大学!咨询微信:artbaokao
声明:以上整理自(北京乐星空艺术教育)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返回51美术网,查看更多>>
艺术生的报考神器:51美术网—美术高考报考指南
-
责任编辑:北京乐星空艺术教育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