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2-12-28来源/作者: 互联网 整理:51美术高考网
2013高考  /  历史  /  复习  / 
高三历史重要知识点复习:工业文明的兴起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51美术报考指南  艺术类院校库  美术志愿填报  

  工业文明的兴起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学法导航】

  1.本专题复习应注意以下视角:

  (1)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特别要注意理解对世界一体化的影响。(2)正确评价早期西方国家对亚非拉地区殖民活动所产生的影响。(3)掌握15世纪以来促使全球联系加强的因素,重点掌握前两次科技革命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2.本单元的阶段特征:

  (1)15世纪,随着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西欧国家陆续开辟通往全世界的新航路,并随之抢占殖民地、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使世界市场的雏形得以出现

  (2)在世界市场的需求下,以英国为代表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国家加快了征服世界的进程,将东方国家变成他们的商品输出场所和原料产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3)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垄断组织出现,垄断资本主义产生,使资本主义具有更强的侵略性,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完成了对世界的瓜分,广大亚、非、拉国家和地区变为他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

  3.易错知识点提醒:

  (1)商业革命与价格革命的区别价格革命表现:物质迅速上涨,货币贬值,出现伪币,投机活跃。价格革命促进了欧洲国家阶级关系的变化。商业革命表现为:世界市场的拓展、商品种类的增多、商业贸易中心的转移、商业强国的崛起。出现了全球性的经济关系,世界市场逐渐形成,处于中心地位的是西欧

  (2)工业革命与产业革命区别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即手工生产到机器大生产的飞跃。产业革命是科技革命的成果变成现实生产力。如第一次科技革命和第二次科技革命分别带来了第一次产业革命(轻工业化)和第二次产业革命(重工业化,到20世纪才完成)

  1.新航路的开辟拉开了西欧殖民扩张的序幕。其扩张手段不包括

  A.建立沿海据点B.组建商业公司C.掠夺黑人奴隶D.输出工业产品

  答案:D

  解析:本题可采用排除法。D项内容属于商品输出范围,它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2.某同学在搜集有关“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的材料时,在网络上找到一些有关“世界市场对西欧社会产生的重要影响”的观点,其中表述最全面准确的是

  A.为西欧商人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B.给西欧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C.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

  D.提供了丰厚的资本和广阔的海外市场,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答案:D

  解析:抓住其中的关键词“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此信息告诉考生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A、C项是新航路开辟的结果,B项说法错误

  3.小波在阅读历史文献时发现,很多国家在古代常用文字中有关“马”的词汇特别多;而现

  代常用文字中关于“马”的词汇少了很多,但关于“机”的词汇却多了造成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生态恶化,物种消失B.传统文化的丧失和灭亡

  C.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转变D.文字改革的必然结果

  答案:C

  解析:农业文明时代的动力是畜动力,而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的动力是蒸汽动力,近代化的最主要标志之一是大机器生产

  4.“西欧出现了与欧亚乃至全球传统农业文明有着本质差别的一种新的充满活力、扩张性的文明……欧洲用了四个世纪(1500—1900)建立起其在世界范围的统治,而过了50年这种统治就土崩瓦解了”材料中文明的“扩张性”的正确理解是

  A.工业文明在世界范围内扩展B.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C.资产阶级革命改变世界历史D.欧洲国家最终确立世界霸权

  答案:A

  解析:注意下列关键词“农业文明”“充满活力、扩展性文明”“世界范围”,这些信息告诉考生第一次工业革命在世界其他地区传播

  5.新航路的开辟,开启了经济全球化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汇合,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过程——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

  材料二有人这样描述20世纪初世界经济联系的状况:伦敦的居民可以在1911年的某天,一边喝下午茶,一边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并放心地等着这些东西送到自家门口;同时,他也可以把自己的财富投资到地球任何角落的自然资源开发和新的冒险事业中;如果他愿意,他可以利用廉价和舒适的交通工具,立即动身去任何国家,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舒适的旅馆;他随身携带的金币可以在世界各个地方兑换成当地货币而通行无阻

  材料三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针对经济全球化问题,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说:“如果由于害怕全球化的破坏而希望挡回全球化的力量,我认为是不可取的。”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则认为“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国愈富,穷国愈穷”。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初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依据材料三,分别归纳克林顿与卡斯特罗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对此,你有何看法?

  答案:

  (1)影响:美洲开始沦为欧洲殖民地;促进了世界物产(或文明)的交流和传播;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世界市场开始出现,人类走向整体世界,促进了人类向工业文明的转型

  (2)表现:商品、资本、人员和货币在世界范围的流动。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武力威逼

  (3)认识:克林顿主张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卡斯特罗认为经济全球化的前提是要有一个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看法: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方面我们要顺应这一潮流,另一方面要规避其中的风险,趋利避害

  解析:回答第(1)问的影响时,结合材料从消极和客观作用方面思考。回答第(2)问时要注意关键词“20世纪初”,分析原因多从生产力方面思考—第二次工业革命从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角度思考第

  (3)问要目的是寻找贵金属,传播基督教只是精神动力排除D。

  3.(09年全国卷二)在20世纪,奥匈帝国、德意志帝国、大英帝国、大日本帝国等帝国渐次消失,这反映出

  A.资本主义扩张的方式发生变化B.第三世界的兴起

  C.经济实力的提高受到普遍重视D.民主政体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答案:A

  解析:奥匈帝国、德意志帝国、大英帝国、大日本帝国等帝国是带有浓厚封建性和扩张性的国家,他们对外扩张是赤裸裸的武力征服,随着这些帝国的消失,其侵略扩张的方式发生了变化

  4.(09年上海卷)在不久前举行的第五届美洲国家首脑会议上,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送给美国总统奥巴马一本书——《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该书名喻指拉丁美洲曾经

  A.出现几何形国家边界B.爆发民族独立战争

  C.形成畸形单一作物制D.遭受西方殖民侵略

  答案:D

  解析:血管往往用来比喻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命脉,“被切开的血管”比喻拉丁美洲的命脉被控制和左右,结合拉丁美洲历史上曾经遭受西方殖民侵略的史实可以判断选择D。

  5.(09年广东卷B)某论文把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等作为重要证据。该论文的主题最可能是

  A.美国经济的崛起B.工业革命在欧洲扩散

  C.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答案:D

  解析:“巴拿马运河开通”说明交通的改善,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准备了条件,“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是商品市场国际化的表现,“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是劳动量市场国际化的表现,“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则是资本国际化的表现。A选项不符合“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B选项不符合“巴拿马运河开通”“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C选项不符合“巴拿马运河开通”、“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

  6.(09年四川卷)历史学家罗荣渠指出:“英国发展的领先地位是在17、18两个世纪中逐步形成的。”促成英国之一“领先地位”的因素不包括

  A.海外市场的形成B.垄断组织的出现

  C.圈地运动的推进D.民主制度的确立

  答案:B

  解析:垄断组织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结果,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不符合题意。

  7.(09年全国卷二)17~18世纪,欧洲大陆仍处于以土地贵族和依附农民为主体的社会,而英国较早发展成以土地贵族—中间阶级—工资劳动者为主体的新的社会结构,这表明

  A.英国工业发展水平远高于欧洲大陆B.欧洲大陆农业发展水平远高于英国

  C.英国的社会结构更有利于工业革命D.社会结构变迁与工业革命同步发生

  答案:C

  解析:注意题干的时间“17—18世纪”,这是英国工业革命时期

  8.(09年北京卷)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19世纪上半期英国出现的新的社会问题是

  A.清教徒受到迫害B.童工现象开始出现

  C.广大农民丧失土地D.产业工人相对贫困

  答案:D

  解析:解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工业革命”、“19世纪上半期”、“社会问题”等有效信息限定词。工业革命引起了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A、B、C项发生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年)之前,排除正确选项为D。

  9.(09年上海卷)1814年11月29日,正当《泰晤士报》的手工印刷工人准备工作时,社长竟向他们出示了一份印好的报纸,并骄傲地对工人们说“本期报纸在一个小时内就印刷完毕,这是印刷术发明以来的最大成就。”四位同学对这则材料发表了如下的意见

  甲说:这不可能,活字印刷术在19世纪还没有传入西方呢

  乙说:这太夸张了,不可能在这么短霎时间内印好报纸。

  丙说:这是可能的,工业革命使机器生产的效率明显优于传统手工方式。

  丁说:我也认为是真实的,因为我听说这则材料来自于一位学者的著作。

  哪一位同学的意见最为合理?

  A.甲B.乙C.丙D.丁

  答案:C

  解析:1440年左右,约翰内斯?古腾堡将当时欧洲已有的多项技术整合在一起,发明了铅字的活字印刷,很快在欧洲传播开来,所以甲同学所说不正确。由于工业革命使用了机器极大的提高了生产率,所以丙同学所说是最合理的。D同学没有区分原始材料和第二手材料

  10.(09年广东文基卷)从交通运输的角度看,代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是

  A.蒸汽机车B.内燃机车C.电力机车D.汽车

  答案:A

  解析: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B、C、D项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11.哥伦布的话在15世纪的西欧非常具有代表性,他说:“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谁就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这种对黄金的贪婪追求,从本质上反映了

  A.黄金是欧洲人解决商业危机的主要途径

  B.掠夺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

  C.黄金是欧洲人踏上新海岸所首先需要的东西

  D.商品经济对掠夺财富加速累积的需求

  答案:D

  解析:抓住关键词“黄金”“本质”。A、B、C项只是对材料的解释,还谈不上“本质”反映。

  12.新航路的开辟对人类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反映这一结论的史实是

  A.《马可?波罗游记》中采集香料的记载

  B.印第安人吃木薯粉面包

  C.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

  D.出现了驶往美洲的汽轮

  答案:B

  解析:本题可采用排除法。A项是新航路开辟的背景,C项是新航路开辟的内容,D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B项符合题意。

  13.1498年5月20日,一支欧洲船队航行到印度南部大商港卡利卡特(如图)。下列相关的推断正确的是

  A.这支船队中的船员是第一批到达亚洲的欧洲人

  B.该船队是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进行远洋航行的

  C.拓展海外殖民地是支撑他们远洋航行的精神支柱

  D.他们开辟了从欧洲绕过好望角到达亚洲的新航线

  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信息“1498”“船队”“印度大商港”,只有D项符合史实。

  14.17世纪中期英国政府颁布《航海条例》,同时期的中国政府却多次颁布“禁海令”,促成这种不同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A.经济因素B.政治体制C.市场因素D.国际因素

  答案:A

  解析:解答本题的原则:政治制度或政策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原因

  15.英法等国的早期殖民扩张①给当地人民带来巨大灾难②加速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③为资本原始积累创造了条件④使资本主义市场最终形成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①②④

  答案:B

  解析:本题可采用排除法。④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排除含④的选项。

  二、非选择题

  16.【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影响】(09年全国卷一)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历史加快了从分散走向整体的进程。洲际贸易是近代世界不同地区之间经济与文化联系的主要内容之一。三角贸易兴起于16世纪,在17一18世纪成为最重要的洲际贸易,因涉及欧洲、非洲和美洲三地,且其主要商路连接成三角形,故称“三角贸易”。满载着枪支、纺织品、铁器和奢侈品等货物的商船,从利物浦等欧洲港口“出程”;到达非洲后,用上述商品交换被掠来的非洲黑人,然后经大西洋西航美洲,此为“中程”;商船到达美洲后,以这些黑人换取蔗糖、咖啡、烟草、棉花等物品,再运回欧洲,此乃“归程”。一次三角贸易的航程,大约需时半年,可做三笔生意,获得数倍的利润。利物浦等城市因此兴盛起来

  ——据艾里克?威廉斯《资本主义与奴隶制度》等

  材料三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马克思《资本论》

  英国资产阶级将被迫在印度实行的一切,既不会使人民群众得到解放,也不会根本改善他们的社会状况,因为这两者不仅仅决定于生产力的发展,而且还决定于生产力是否归人民所有。但是,有一点他们是一定能够做到的,这就是为这两者创造物质前提

  ——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

  我们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要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⑴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人在三角贸易中充当的角色,并说明三角贸易兴起的历史背景。

  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角贸易的历史影响

  答案

  ⑴角色:商人;奴隶贩子;殖民者。

  历史背景:航海技术发展,新航路开辟;海外殖民扩张,新大陆开发;扩展海外贸易的需求。

  ⑵历史影响:导致非洲丧失大量劳动力,阻碍了非洲社会经济的发展;美洲出现黑人奴隶制,为新大陆开发提供了劳动力;促进了欧美资本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客观上有利于欧美非三大洲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和近代整体世界的形成

  【解析】本题以全球史观范式为主基调命题,考查新航路开辟以来不同类型文明之间的相互关系,特别是工业社会以来的相互关系,既关注给非洲等地区带来的巨大灾难和一定程度的客观进步性,同时也考察了新航路开辟、“三角贸易”给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带来的巨大推动作用。从取材料角度看,题中材料属于大家熟悉的叙述,地图、史学观点,因此考生不会有大的文字障碍。但设问角度比较新颖,即所谓“来自教材有高于教材”。当然此题美中不足之处在于创新角度不够突出,没有真正叫人“震撼”的亮点。

  第⑴问指出欧洲人在三角贸易中充当的角色不算难,只要学生根据材料内容进行提炼、概括即可作答。而有关三角贸易兴起的历史背景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概括、综合和知识迁移能力,有关“三角贸易”的知识在教材阅读章节中已有介绍,如果学生平时认真阅读过相关阅读教材,对答好本问大有帮助

  第⑴问分析三角贸易的历史影响难度也不大,只要学生注意从“对非洲”、“对美洲”、“对欧洲”以及“对世界”等方面进行作答,本文获得高分并不难。

  【专题综合】

  一、简析英国确立殖民霸主地位的原因

  1.国内政治制度优越:17世纪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的统治。

  2.雄厚的经济实力。

  3.强大的军事优势

  4.地理优势:地处大西洋的沿岸,世界贸易的中心。

  二、分析新航路的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的关系,并概述二者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所产生的影响

  1.新航路的开辟为早期的殖民扩张提供了条件。

  2.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的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开始形成。

  【典例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完全与世隔绝的方式散居各地。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从那时起,它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南非的布须曼人、有教养的中国官吏,还是原始的巴塔哥尼亚人。因此,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成为近年国际问题中的热门话题,专家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

  材料三1999年西雅图世界贸易组织第三届部长会议期间,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反全球化示威。在此后的一些重大国际会议期间,都爆发了反全球化的示威和抗议活动。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观点的依据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推动全球化进程的原因(除材料二所叙述的以外)还有哪些?

  (3)材料三现象的出现,在一定程度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主要问题有哪些

  (4)面对全球化的趋势,我们应持怎样的态度?

  答案:

  (1)观点: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依据: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各地由孤立到联系(世界开始成为一个整体);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封建制度加速解体,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2)其它原因:跨国公司的推动;各种国际组织(世贸组织)的推动;两极格局解体;交通的发展。

  (3)主要问题:经济上发展中国家经济风险加大;主权安全面临威胁;生存环境恶化。

  (4)基本态度:保持清醒的头脑,制定合理的对策;在积极主动参与中谋求发展等

  解析:回答第(1)问要抓住“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关键词。回答第(2)问要用当今的史实回答。回答第(3)问时要注意经济全球化的双刃剑影响。回答第(4)问时要注意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处境,我们的态度,围绕经济全球化展开,避免过于笼统的答题。

  三、归纳概括两次工业革命在生产力、社会关系、国际格局等方面产生的后果和对中国的影响

  1.后果:(1)生产力方面:第一次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出现,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电气时代。(2)社会关系方面:第一次工业革命导致近代两大对立阶级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生产和资本集中,产生了垄断资产阶级。(3)国际格局方面:第一次工业革命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强了东西方经济关系,但差距进一步扩大。

  2.对中国的影响:(1)第一次工业革命,欧洲列强发动了两次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第二次工业革命,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典例2】人类进入近代以来,各国的孤立状态逐渐被打破,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来往不断扩大、日益频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公元)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亚欧大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地区,而货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及香水。但是到18世纪后期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美洲的特产也被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各种豆类及南瓜、可可等。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说明18世纪后期世界发生了哪些变化?简析其原因。

  材料二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年指出:所谓的一个国家外部的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一个外延,在一个国家内部,自己的国家制度还没有健全的情况下,就很难成为一个大国,即使成为一个大国,也是不可能持续的。……环顾当时的世界,法国正处于君主专制的鼎盛时期;……大清王朝268年的江山才刚刚坐了44年。但是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一《大国崛起》之《走向现代(英国)》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的?

  材料三火车、轮船、电报等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把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联结在一起。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使欧洲到印度的航路缩短了4000英里。1914年竣工的巴拿马运河则使旧金山到利物浦的航程近了5666英里。轮船的不断更新使航速大大提高,欧美航程从42天缩短为5天,从伦敦到加尔各答也由3个月减为18天。此外跨洲铁路的修建,加强了洲际联系。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报的普及,使世界通讯网络得以形成。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根据材料三,简要概括科技进步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主要表现。

  材料四关于英文称呼中国国名为“CHINA”一词的来历,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来源于瓷器,因为在英语中,中国和瓷器都是“CHINA”。另外,也有人认为,“CHINA”一词的产生与秦朝有关,因为英文中“秦”的翻译是“CHIN”。还有一种观点则把“CHINA”与丝绸挂上了钩。在法文中,“丝”的拼写则为“CHINE",与英文“CHINA”的发音与拼写已经非常接近,最后再从法文正式“过渡”到了现在的“CHINA”一词。而古代日本在提到笼统的中国概念时,则称中国为“汉土”或“唐土”

  材料五

  (4)根据材料四分析英文“CHINA”一词这三种说法和日本古代称中国为“汉土”或“唐土”的历史文化原因。根据材料五的三图,分析近代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案:(1)世界市场不断扩大;商业交换的品种增多。原因: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的加剧。

  (2)英国率先完成了政治制度的近代化,君主立宪制得到确立和完善,为工业革命的首先在英国开始创造了政治前提。率先开始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

  (3)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运河的修建和轮船的改进;跨洲铁路的修建;世界通讯网络的形成

  (4)①中国古代丝织业和制瓷业很发达,中国通过“丝绸之路”输往西方的主要是丝绸和瓷器,所以西方称呼中国为“瓷器”之国和“丝绸”之国。古代秦朝是我国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强唐盛汉的中华文明影响了日本和欧洲,故用“秦”、“汉”、“唐”代指中国。(如考生提到汉代、唐代发达的对外水陆交通和开明积极的对外交往,或者汉代、唐代强盛的国力和先进的科技文化也可给分。)②影响:小农经济开始瓦解,经济结构发生变化。中国出现了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解析:回答第(1)问时要注意欧洲与美洲的贸易往来和品种,在基础上加以归纳。分析原因时要抓住关键词“1500年”和“18世纪后期”。回答第(2)问时要格外注意“大清王朝268年的江山才刚刚坐了44年”即1684年,由此推断英国国情。第(3)问主要回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第(4)问中的第一小问关键词有“瓷”“丝”,第二小问结合图片信息可知,回答鸦片战争的影响。

  四、结合史实分析说明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市场的关系

  1.市场的扩大促进了科技革命的发展:(1)18世纪中期英国打败法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2)19世纪中期前后,美德日俄等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成立了统一的国内市场,同时由于殖民扩张的加强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竞争激烈,又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2.科技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同时也加剧了各国对市场的争夺。(1)第一次工业革命迅速提高了生产力,使东方从属于西方,资本主义市场初步形成。(2)第二次工业革命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更为广泛的途径,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垄断,殖民扩张加剧,世界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典例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正是在这一时期(1500-1763年)中,欧洲突飞猛进,迅速上升到世界经济首位。总的结果是积极的,因为世界分工导致世界生产率的增长。1763年的世界比1500年的世界富裕。而且,经济增长已继续到现在。但是,从一开始起,西北欧就作为世界创业者,得到大部分利益而损害到了其他地区。

  ——[美]斯塔夫里阿诺夫《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欧洲经济迅速增长的原因。

  材料二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资本输出即对外投资达到空前规模。它加强了欧美投资国与资金接受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欧美工业国在向海外扩张的过程中,除了通过经济手段进行商业活动之外,还经常动用武力逼迫一些落后国家满足它们通商、投资的要求,甚至直接实行殖民统治

  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除日本,亚洲国家大多数成为欧美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非洲大陆领土基本上被瓜分完毕,赢得政治独立的拉丁美洲各国在经济上又重新受制于列强。资本主义国家利用船坚炮利、把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网撒向全球的各个角落。

  ——《历史?必修Ⅱ》(岳麓版)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其形成原因及其对亚非拉等国的影响。

  材料三“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大支柱,它试图通过经济手段达到控制欧洲的目的。该计划实施后,欧洲经济很快得到恢复,西欧各国被纳入美国争霸世界的战略轨道,西欧一体化的进程加快,但是西欧获得发展后,对美国的离心倾向反而增强。

  ——余伟民、郑寅达著《世界通史——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

  材料四在马歇尔主张提供援助后的第二年(1948年)春天,欧洲复兴计划即通常所称的马歇尔计划业已制定。到1951年12月31日这一计划终止时,美国为支持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总共支付了125亿美元。美国和欧洲的人力物力一起,使欧洲能迅速复原,使欧洲的生产水平和生活水平超过了战前的水平。但是,从东、西方间的关系这一角度看,马歇尔计划是走向冷战的最后一步。援助是不分意识形态,向所有国家提供的。而然,莫斯科却把这种提供说成是反共产党的策略,命令曾有意接受援助的捷克人和波兰人予以拒绝。

  ——[美]斯塔夫里阿诺夫《全球通史》

  (3)材料三、四反映的相同观点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材料四的错误观点是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原因: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的殖民扩张,促进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世界市场和世界分工的出现,促进了欧洲生产力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打击了封建势力;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某些国家的建立

  (2)社会经济现象:以欧美工业国为主导的统一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形成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欧美列强的侵略扩张。

  影响:亚非拉等落后地区的政治、经济进一步殖民地化;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使人类的联系更加紧密。

  (3)相同观点:都承认马歇尔计划促进了西欧经济恢复与发展。

  (4)错误观点:马歇尔计划的实施不涉及意识形态问题,美国是向所有国家提供经济援助。

  二战后,随着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冲突的加剧,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为了遏止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美国开始实施冷战政策。马歇尔计划是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通过该计划扶持并加强对西欧的控制,壮大资本主义阵营的力量,根本目的是为了遏制苏联。

  解析:回答第(1)问要从经济、思想领域考虑答案。回答第(2)问抓住关键词“资本输出”“殖民统治”“瓜分完毕”,在此信息基础上回答提问。第(3)问注意“马歇尔计划”的作用。回答第(4)问要注意“马歇尔计划”是美国争霸世界的隐蔽手段之一

  【专题突破】

  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欧洲与亚洲、非洲以及“新发现”的美洲等地的联系,逐渐结束了各地相互孤立的状态,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探究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是重点知识,如1—3题。

  1.1500年前后,西欧社会结构中有利于制度创新的各种因素通过一系列彼此联结的历史运动而会聚、互动,人类正在走出中世纪这个“死亡之门”。下列各项说明人类正在走出中世纪这个“死亡之门”表现的是

  ①新航路的开辟②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③各地文明开始汇合交融④教会的文化垄断被打破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

  答案:A

  解析:注意关联词“中世纪”即天主教对欧洲的垄断阶段。①②③④项都是打破天主教垄断的表现

  2.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记载:“风雨其晦时,惟凭针盘而行,乃火长掌之,毫厘不敢差误,盖一舟人命所系也。”材料中的“针盘”在欧洲产生的重大影响是

  A.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B.促进了欧洲采矿业的发展

  C.迎来地理大发现的时代D.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

  答案:C

  解析:注意“罗盘针”在欧洲的影响。

  3.新航路开辟以前,人们所知道的世界,或者地中海周围,或者是亚洲东部和中部,或者是亚欧大陆及北非等等,总之,不出世界的某一局部,造成上述对世界认识局限的原因是

  A.不同地区资源环境的差异B.世界各地大体处于隔绝闭塞状态

  C.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D.世界各地文化、价值观念的不同

  答案:B

  解析:本题的关键词是“新航路开辟以前”,当时世界处于隔绝状态

  新航路的开辟,为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和掠夺创造了条件。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和法国先后踏上了殖民征程。探讨西欧主要国家成为工业文明国家的条件,如4—6题。

  4.据《白银资本》统计数据:美洲在17世纪和18世纪分别生产了42,000吨和74,000吨,各有27,00C吨和54,000吨运到欧洲,两个世纪合计81,000吨。在欧洲获得的白银中,大约一半(39,000吨)又转手到亚洲,这些白银最终主要流入中国。对这组数据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A.中国的封建经济仍然在不断发展B.新航路开辟推动了世界各地的经济交流

  C.资本主义的发展使欧洲需要更多的资本D.中国客观上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

  答案:D

  解析:17、18世纪的中国在对外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白银流入中国是因为中国茶叶、丝绸、瓷器等贸易的结果,此时的世界贸易中心在荷兰

  5.在近代一些大国先后崛起,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与下列特色标题所指国家对应完全正确的一组是“先声夺人称大国”、“手伸五大洲”、“亚洲诸国的梦魇”、“后发制人称霸世界”

  A.法国,俄国,英国,德国

  B.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日本,美国

  C.西班牙、葡萄牙,英国,美国,德国

  D.英国,俄国,美国,德国

  答案:B

  解析: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殖民强国,18世纪晚期,英国称谓“日不落帝国”,明治维新后,日本成为亚洲殖民强国,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一。

  6.自哥伦布时代起,全球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世界历史逐渐融合成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统一”实现的主要方式是

  A.西方的殖民掠夺B.东方的借鉴学习

  C.正常的文化交流D.工业革命的推广

  答案:A

  解析:注意关键词“哥伦布时代”“欧洲为中心”

  工业革命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点之一,它是工业化的起点,是从工场手工业生产向机器大生产的重大飞跃,它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结构,使人类开始脱离长久以来的传统农业社会,迈向工业化、城市化的工业社会。从不同角度探究工业革命的作用,如7—9题。

  7.“他的发明使人类从此开始拥有自己创造的动力,而不再受制于大自然。”材料中”发明”是指

  A.蒸汽机B.发电机C.电动机D.内燃机

  答案:A

  解析:1875年,瓦特研制成的改良蒸汽机在工厂投入使用。它能产生巨大的动力,而且不受自然条件的限制。

  8.1995年长春出版社出版《蒸气机打出的天下——英国工业革命》,在这本书中不可能出现的内容是

  A.通信电缆开始铺遍全世界各个主要地区

  B.英国确立了自己的世界霸权地位

  C.其他国家纷纷从英国引进机器和技术

  D.亚非拉地区也开始受到工业革命的影响

  答案:A

  解析:B、C、D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A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

  9.从下图可以读取的信息有

  ①蒸汽机已运用于交通运输②工业革命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环境

  ③世界市场最终形成④有利于冲破封建等级观念

  A.①②B.①②④C.②③D.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③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因为有了电力这种高效、便捷的能源作为动力,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和深度。它给人类文明带来的深刻影响是18世纪的蒸汽动力望尘莫及的。从多角度探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如10—12题

  10.从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带来的后果看,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

  ①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②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因此改变

  ③人类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出现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④

  答案:B

  解析:本题采用排除法。④项不符合史实,经济危机的出现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矛盾有关,排除。

  11.对右图b处对应历史时期工业革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这一时期电力作为新能源广泛利用

  ②石油的利用促进了内燃机.交通运输和化学工业的发展

  ③电话、电报等新的通讯手段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④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④

  答案:A

  解析:b处的信息告诉考生,时间是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12.16世纪始,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了北大西洋东岸;20世纪初,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重心逐渐转移到了北大西洋西岸。在这两个过程中先后崛起的世界性大国是

  A.葡萄牙和西班牙B.德国和美国C.美国和日本D.英国和美国

  答案:D

  解析:新航路开辟后,英国于18世纪晚期成为世界殖民强国;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一

  志愿填报:

  51美术一对一志愿填报服务开启,让你不浪费一分上大学!咨询微信:artbaokao

声明:以上整理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返回51美术网,查看更多>>
院校大全 各省艺考 专题汇总 美术志愿填报
北京院校 985高校 211高校 九大美院
找画室锦囊 一分一段表 美术志愿报考系统 画室大全
责任编辑:张毅关键字:2013高考,历史,复习
快速检索